
触目惊心的视频,首尾呼应,不禁引人反思,教育到底是在哪里出了错?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当孩子出现问题,往往是作为源头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父母一定要及时自查,别让你错误的教育方式,耽误了孩子的成长。
许多父母对着孩子总是小心翼翼,然而孩子不懂感恩,你的关心过度,会被认为理所当然,时间长了,孩子就不会珍惜。父母每一次“说教”都是站在孩子的对立面去指责他。父母若用权威武装自己,孩子就用情绪保护自己。很多父母太疼爱孩子,恨不得给他们穿衣、喂饭、做作业。若父母一直插手,包办代劳,就会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和要求若是过高,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一旦孩子无法完成,就会自责,备受打击,严重者会失去信心。一些父母遇到问题只会责怪孩子,不想办法解决,也不反思自己,这样会让孩子变得自卑。都说“父母是最好的老师”,孩子的优秀离不开父母的教育,孩子的问题也与父母有关。孩子在成长中会出现许多毛病,养成许多坏习惯,若父母一再迁就、让步,一定会宠坏孩子。没有规则的爱,没有底线的纵容,对孩子只会造成伤害。很多父母把孩子看得太重,重到不辨是非,结果让自己卑微到泥土里,孩子却不领情。很多父母误解了“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话,什么都给孩子最好的,导致现在豪门贵子在拼命,寒门却富养出败家子,让孩子变得自私,丧失了独立与爱的能力。有些父母以为,尽最大能力满足孩子,就是对他最好的支持。事实是,孩子越容易被满足,就越不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惯子如杀子,宠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但溺爱孩子就是父母的过错了。
过度宠爱孩子,会让孩子不懂规则,没有教养,为人处世没有分寸,进入社会后一定会输得很惨。家庭教育需要营造好学上进的氛围,父母在家里经常读书学习,孩子自然也会向父母看齐。这样的孩子从小受到更多的关注与宠爱,内心安全感更足,性格也更自信、友善、讨人喜欢。“爱孩子”和“立规矩”从来不是单选题,孩子在家守规矩,进入学校后才会遵守纪律,走出社会后才能严守法律。父母的三观是一个家庭的三观,它会彼此感染,并且对孩子言传身教。
只有父母先重视教育了,孩子才会正视学习,并且在父母的培养下养成好习惯,收获好成绩。心理学家发现,孩子积极乐观的品质是可以培养的,而且必须根植于家庭教育中。父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正在耳濡目染地影响着孩子,让孩子能够笑着面对生活与学习。
教育孩子光靠爱是不够的,还要有严格的管教,正确的指导,以及恰当的方法。好孩子一定是父母精心教育出来的,熊孩子一定是父母放纵溺爱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