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桥灯心理室:森田疗法是什么?2018-03-25 13:43浏览数:24次
森田疗法是20世纪20年代日本精神病学家森田正马博士创立的一种基于东方文化背景的、独特的、自成体系的心理治疗理论与方法。这种具有独特哲学色彩和人生理论的日本认知行为疗法,不仅仅作为心理疾病的治疗方法存在,其中许多理论亦可用于调节我们平常的心理健康。 有关心理健康如今,快速变化的社会必然导致一些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发生的增加,抑郁症、焦虑症、物质滥用、成瘾行为、自杀、心态失衡等各种极端事件经常见诸媒体报端,人们普遍感到生存发展心理压力太大,心理健康显得越来越重要。 其实,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就指出: 健康不仅仅是躯体上没有疾病,还应该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身体健康与否更易落实:去医院做一下全面检查,所有的检查结果都有明确的、量化的、肉眼可见的正常值范围。心理健康的标准,尚无法从定量的角度去确定,只能从定性的角度去确定。国内外心理学家一致认为,以下方面是心理健康所必须的:了解自己的角色和心情;有所成就,面向未来;心态完整,抗御应激;有自主,能认识自己需要什么;真实理解客观现实,有同情和共感能力;是客观环境的主人;能工作,能爱,能玩,也能解决问题;随便做什么都能适可而止。 心理压力的身体信号生活经验和医学心理学都告诉我们,心理冲突会以生理上的不适感受来表现:持续疲劳、疼痛不适、胸闷心慌、局部或浑身绷紧、记忆差、注意集中力下降、胃口睡眠差……这一切生理不适如果排除是躯体疾病引起的话,就可能是心理状态不良的信号了。虽然精神分析学说早就有心理冲突“躯体化”的概念,但这种以躯体痛苦表达心理冲突的方式在东方文化中更为常见,一部分人会表现为容易感受到身体痛苦并寻求帮助,但医学检查身体并无器质性疾病,似乎直接感受并表达心理痛苦是有某种禁忌的(潜意识层面)。我曾经接诊过一位由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科教授转介过来的病人,是一位六十几岁的老太,在瑞金医院检查了半年多,一直查不出肚子痛是什么原因。半年多,除了做了所有的相关检查,还做了五次胃镜,三次肠镜,均正常。一般人会认为做这么多检查会很痛苦,但对这位病人来说,检查不出原因才更痛苦,因为查不出毛病就意味着她“没资格”表达痛苦,而她感到很委屈,因为她的痛苦感受是真实的,不是她臆想出来的。最后,消化科专家给她的女儿们建议,要去看心理科,可能是心理障碍。当回家后女儿们对老妈说要看心理科,她开始拍桌子骂人:“我怎么会心理有毛病?我从小什么苦都吃过,什么困难都克服过,坚强得很!我这么痛苦,半年多都没查出什么毛病,还说我心理有毛病!”越说越生气。但消化科查不出原因,老太无奈之下由三个女儿陪同来到了心理门诊。这样以躯体痛苦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心理障碍在临床实践中为数不少。 心理压力的心理信号抑郁、焦虑、愤怒等是人类最常见的负面情绪。一般面对的丧失性(loss)的情景,会出现抑郁的反应;面对不确定的事情还没有结果,会出现焦虑;面对失控无助的情景,会出现愤怒的反应。情绪抑郁低落,兴趣减退,愉快感消失,消极悲观,无助、无用、无意义感,自我评价降低;焦虑烦躁不安,莫名恐惧,容易担忧方方面面;有些人可表现为敌意明显,冲动易怒,疑心增多;也有人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之下会出现短暂的人生观或价值观改变。需要注意防范的是:在这些状态下容易发生人际冲突、唐突决定、意外失误,甚至暴力行为等,那就后悔莫及了,因为巨大心理压力导致的许多感受都是短暂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适应恢复的。 心理压力表现在职业方面,可能有以下体验:并不期待每天工作的开始,只想留在家里;一天的工作结束后感到非常疲倦;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常有厌恶、抗拒的感觉;对待工作已经没有当初的热情了,有时甚至给自己不同的借口以逃避开展工作;不再喜欢自己的职业了;对待工作对象就像对待无生命的物体一样;当工作对象倾诉困境和问题时,会觉得越发厌烦并且越来越麻木;觉得自己渐渐失去自我,并厌恶这样的改变;对工作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别人会抱怨自己的工作态度…… 用森田疗法自我调适 1、顺其自然 2、直面痛苦,为所当为 3、控制情绪,努力为之 4、勇于表达自信 5、保持充实的生活 另外,还应端正外表。完美的外表与完美的心灵是联系在一起的。衣冠整洁,才能意志坚定。要振作精神、情绪焕发,首先要端正外表。一个衣饰不整,生活懒散、凌乱不堪的人,很难相信他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因此,要摆脱内心的痛苦和不安,首先需端正外表,要意志自然而然地坚定起来。 为了成功地适应生活,必须顺应自然、为所当为。接纳不那么理想的自我,做现实可行的努力和改变,朝前走,不停留。 “你哭了,只是你一个人在哭;你笑了,大家都会和你一起笑。”上一篇: 生命所有的结果,都是你的潜意识想要的
下一篇: 丛中:强迫症的精神分析
|